娄必县,重庆南川人,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,获法学博士学位。现为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,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主要从事法院制度、民事诉讼法学和知识产权的教学研究。曾先后担任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、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、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。在《法律适用》《知识产权》《法律和社会科学》《人民法院报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等刊物发文30余篇。参编教材2部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,省部级项目3项,厅局级项目1项,参研最高人民法院、国家知识产权局、重庆市社科联、重庆市知识产权局、重庆市科技局项目10余项。参与《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》修订工作。曾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征文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,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征文一等奖、三等奖,知识产权南湖论坛新叶奖,以及国家“2011计划”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司法文明博士生论坛、中国法学会青年论坛、法学家论坛、区域法治论坛等各类征文奖励若干。荣立三等功2次、嘉奖3次,被中宣部和司法部表彰为“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”。
论文发表情况:
1.《农村民事司法如何现代化》,载《检察日报》2009年8月6日学术版;
2.《人民陪审员制度民主价值的表达与实践》,载《法律适用》2011年第7期;
3.《调解事实情理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1年4月15日第6版;
4.《纠纷、法律与习俗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1年9月9日星期五第6版;
5.《法官良知:信达雅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第6版;
6.《法官法律与纠纷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1年1月6日星期五第6版;
7.《从法庭到村庄: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、危机与对策》,载《法律适用》2012年第1期;
8.《论民事执行的社会参与》,载《法律适用》2012年第4期;
9.《法官的“三心”“二意”与纠纷解决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第六版;
10.《法律、生活与裁判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2年9月21日星期五第六版;
11.《民生司法的现状、困境与出路》,载《法律适用》2012年第10期(课题组执笔人之一);
12.《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——基于上诉率、改发率与信访率的三维视角》,载《法律适用》2013年第1期;
13.《信息技术环境下司法公开的挑战与机遇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4年1月29日第8版(理论版);
14.《二审改法律的考核实践与误区矫正》,载《上海政法学院学报(法治论丛)》2014年第2期;
15.《为司法公正减负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4年6月11日第606期,A07版;
16.《中国法院调解的结构主义解释》,载《甘肃政法学院学报》2014年第5期(法学类核心期刊);
17.《司法公正观的验算与型构》,载《昆明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4年第6期;
18.《论未成年子女探望权的执行——以儿童福利为中心》,载《青少年犯罪问题》2015年第1期;
19.《构建新型的法官和律师关系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6年4月10日第2版;
20.《法官员额的人口之维》,载《武陵学刊》2016年第4期;
21.《法院人员分类改革的再改革》,载《司法改革论评》2016年第2期;
22.《黄志丽审判审判方法与司法知识的生成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7年1月15日第2版;
23.《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反思与展望》,载《三峡大学学报》2017年第2期;
24.《清末法院的人员构成概况与启示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2017年7月14日第7版;
25.《法院院庭长权力角色冲突及解决》,载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报)》(CSSCI)2018年第1期;
26.《离婚纠纷中的法官性别与知识生产》,《山东审判》2018年第3期。
27.《论法官职业危机的克服与豁免权构建》,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8年第3期;
28.《推动跨域立案改革提升司法便民水平》,《人民法院报》2019年07月17日第02版。
29.《知识产权诉讼中时间戳认证的检讨与规范》,《知识产权》2020年第8期。
30.《人民法庭的地理空间——南县法院考察报告》,《法律和社会科学(法律、城市与地理)》第18卷第2辑,法律出版社2020年12月30日。
31.《PBL教学法视角下模拟法庭训练的功能及其完善——基于实训观察的研究》,《西华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1年第5期。